今年以来,清水县人社局持续保持对欠薪违法行为“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坚持以业务信息化为载体,以服务规范化为基础,重点围绕主动创稳和源头治理,通过把好劳动监察三大“前关”,将根治欠薪工作抓在平时、干在日常,不断夯实根治欠薪工作基础,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一是加强源头治理,严把“入口关”。依托“陇明公”信息监管平台,狠抓工程建设项目“五项制度”落实落地。督促用人单位持续提升数据录入质量,将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信息、保证金凭证、实名制信息、劳动合同、工资支付表等相关信息详实准确录入“陇明公”信息平台,借助“陇明公”信息平台对全县工程项目的用工情况、员工考勤、合同签订、工资发放等进行监管,实现欠薪隐患早发现、早掌握、早干预,从源头降低农民工工资拖欠风险。截至目前,已将25个在续建工程建设项目纳入“陇明公”信息平台实施信息化监管,全县施工合同额300万元以上项目实现“应纳尽纳”。

二是加强主动巡查,严把“支付关”。充分利用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执法检查、双随机抽查、日常巡查和书面审查等执法手段,对企业用工情况进行全面“体检”。对在执法过程中发现存在未落实“五项制度”、欠薪等违法行为的用人单位,坚持“协调在先、教育在先、整改在先”的原则,加大巡查和督导频次,督促整改到位,对拒不履行整改指令的,坚持依法查处,及时将欠薪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截至目前,共检查用人单位30个,涉及劳动者715人,发放《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各类宣传手册280余册,对存在欠薪风险隐患的项目主管单位下发《督办函》3份,下发限期整改指令书5份。
三是加强部门联动,严把“查处关”。统筹协调发改、住建、水务、交通等重点行业主管部门,依法协调和办理相关案件,形成快速响应、快速决策、及时化解机制;强化与公安、司法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劳资纠纷联动调处平台,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查处,并将失信违法行为予以公布,实行联合惩戒,严厉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等违法犯罪行为,提高违法成本,着力营造“不能欠、不敢欠”的社会氛围。
下一步,清水县人社局将持续强化源头治理,加大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多维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着力提升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清水县人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