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全市文物事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天水调研,为文物工作指明了方向。文物保护法的修订公布为做好新时代文物工作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国家文物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相继调研指导天水文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物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梦想与辉煌同在。
一年来,文物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系列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贯彻实施《文物保护法》为统揽,认真落实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各领域工作亮点频现,文物工作迈出坚实步伐,取得了新进展、呈现出新气象。
坚持项目引领,改善文物生存环境。始终把项目的谋划、争取作为加强文物保护的有力抓手,2024年争取到位国家、省级文保专项资金3036万元,实施文保项目14个;谋划申报2025年文保项目41个、陇东南百里石窟长廊、秦早期文化保护利用项目27个,其中马家塬遗址、圪垯川遗址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麦积山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列入甘肃省“十五五”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项目储备库;其他项目列入市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项目储备库。
坚持固本强基,守护历史文化根脉。研究制定并以市委办、市政府办名义印发了《天水市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天水市乡村记忆博物馆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启动了《大地湾遗址保护条例》制定前期工作。开展了古建筑活化利用专项调查。完成了第九批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划定复核工作。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依法依规办理工程建设及投资在线平台重大工程项目106个。
坚持应普尽普,高质量推进四普工作。启动了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主办了武山省级试点启动仪式暨野外文物实地调查培训班;实现了机构成立、队伍组建、方案制定、业务培训、经费保障、宣传动员“六到位”。在全省市州中率先召开了普查领导小组第一次、第二次会议。截止2024年12月底已实地调查复核不可移动文物1635处,完成实地调查总任务量的91.7 %,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线索80处,普查阶段性任务如期圆满完成。

坚持多措并举,博物馆活力不断焕发。市民俗博物馆、大地湾博物馆、张家川县博物馆晋升为国家二级馆,甘谷县、武山县博物馆晋升为国家三级馆。市博物馆“瓷上风雅·宋金元瓷器主题展”入选“博物馆里读中国——文物里的甘肃故事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项目;“薪火相传-赓续前行”青少年系列思政课程入选国家文物局、教育部2024年“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介精品项目;工业博物馆等8家博物馆入选天水市首批大思政课教育基地。举办临展、开展社教、云教育、云直播等线下线上活动3818余场次,接待公众7330多万人次,创历史新高。移动博物馆为城市美好生活赋能添彩,数字化、云展览、云教育等已成为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途径。

坚持综合施策,筑牢文物安全防线。始终坚持把确保文物安全作为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基本保障,结合文物行业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与公安、消防、住建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全力打击文物违法犯罪,联合开展文物行业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等专项行动6次。全年累计检查文保单位80余处,下发整改通报3次,发现问题隐患并整改到位115条。配合省文物局完成78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两线”核定工作,选聘田野文物巡护员40名。大地湾遗址、弘文博物苑等单位完成了监控、消防系统设备更新升级,实现了高清监控全覆盖,全力守护文物安全。

守正创新担使命,奋楫笃行开新局。2025年,文物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在赓续文脉中前行,奋力推动文物和旅游“双向奔赴”、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