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天水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为工作方针,以“弘扬传统文化、激活天水非遗、深度文旅融合、加快产业发展”为主题,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各项工作任务,让全市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焕发新活力。

建设名录体系,持续完善保护制度。有序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制定印发《天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办法》,为高起点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扎实开展天水市第五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认定工作,认定公布天水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62名。积极申报省级非遗名录项目, “天水麻辣烫制作技艺”“西秦腔”等23个项目被省政府认定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组织对我市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情况进行绩效自评和第三方现场考核评估工作,进一步完善文字、图片、电子文本、录像等数据库资料。

加强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先后选派省级以上传承人参加国家、省级相关研修班38人次和25名优秀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加“2024年甘肃天水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研修班”,组织秦安小曲、武山旋鼓舞、清水剪纸等项目传承人走进中、小学校授课,共培养学员800余人。大力开展非遗“五进”及非遗社教活动,通过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平台搭建,展示传承人技艺风采,不断扩大非遗影响力和传播力。全市19名非遗传承人被省工信厅评定为省级乡村工匠名师,其中,两名市级非遗传承人被命名为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

活化非遗资源,赋能文旅融合发展。成功举办2024年甘肃省“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主会场活动启动仪式暨天水市非遗年货节系列活动,涉及全省非遗项目187项、省级非遗工坊16家。今年3月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后,及时组织各县区及项目保护单位开展非遗展演41场次、社教活动21次、循环演出640个、进景区52场次、进校园34次。组织特色非遗节目参加甘肃省非遗展演季、甘肃省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展销主会场活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仙女湖非遗旅游欢乐周、2024年黄河非遗美食月等活动。“陇上江南 天水非遗”入选2024年全国非遗特色旅游线路。

积极申报项目,多元点亮非遗经济。加强非遗项目保护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确保2024年度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专项资金及省级非遗工坊补助资金合规、高效用于非遗项目传承、保护和推广。积极申报2025年度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专项资金,有力完成2022年度国家级非遗项目专项资金验收工作、2023年度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专项资金执行情况绩效更新、自评工作和非遗保护工作管理平台非遗工坊管理系统信息录入填报等工作。

打造示范基地,充分发挥载体效能。加快全市非遗保护工作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效发挥非遗保护传承在促进就业增收、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荐雅路人麻鞋非遗工坊入选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公示名单。开展天水市特色“非遗村”、非遗工坊、非遗传承示范基地评定工作。认定2024年度市级非遗工坊7家,天水非遗特色村镇6家,天水市非遗传承示范基地1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