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天水市及早安排及早着手,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把功夫下在平时,坚持防欠与清欠相结合,全力以赴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各级各部门积极作为,围绕工程建设领域源头治理、欠薪问题线索快查快处、提升信息化平台监管等重点任务,始终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全系统一体化推动,确保“防、管、查、治”各项机制措施落地见效,进一步提升根治欠薪工作质效,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强化政策宣传,提升认知水平。在春夏之交抢抓工程建设项目大面积开复工契机,走进在建工程项目工地组织开展“开工第一课”活动,立足企业和群众需求,利用1个月时间分行业领域组织在建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负责人和劳资员进行集中培训,宣讲保障工资支付政策法规,重点培训《甘肃省工程建设领域劳动用工标准化管理指导手册(2023版)》落实规范性流程,从制度层面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项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流程,打造标准化管理模式。进一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充分利用局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大范围多渠道公布市县劳动保障维权电话、地址,适时组织开展集中接访活动,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现场协调解决欠薪问题,为农民工就地就近、及时快捷维权投诉提供便利。创新性制作《劳动保障维权“扫码知”》宣传页,将劳动维权政策法规、常见问题解答、标准化管理、工资支付主体责任、维权注意事项、投诉反映渠道等内容梳理,共归纳各类资料96篇,16万余字,通过网络、报刊等主流媒体宣传和项目工地、人流密集地张贴等方式,让用人单位、劳动者一扫便知政策、一码维护权益。
强化信息监管,治欠转变防欠。积极组织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劳动用工标准化管理专项行动,加强信息化监管推动标准化工地建设,将300万元以上工程建设项目全部纳入“陇明公”信息平台统一管理,做到“开工一个,录入一个”,提高平台监管覆盖率,对在建工程项目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信息化实时调度,实现工资支付制度落实全链条线上监管。着力补充完善在建工程基础数据信息,动态消除制度未落实问题预警,及时处置欠薪预警信息,确保欠薪隐患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全力以赴提升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质效。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市“陇明公”平台监管在建工程项目从178个增加至277个,监管项目数增长55.6%,及时处置各类预警信息590条并持续动态清零,全力推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落地见效,推动根治欠薪工作从“事后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变,从源头防范和化解欠薪风险隐患,切实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
加强协同作战,全面提升质效。切实发挥市政府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抓总职能作用,统筹县区、部门之间工作衔接,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同频共振、密切协作,以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工作互动,实现农民工工资支付流程“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的信息化监管目标。全市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强化宣传发动、源头防范、重点治理三大举措,全面推进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法治化、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网格化“五化建设”。同时,结合“四下基层”活动,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从年初开始不间断对全市欠薪隐患风险开展排查,做到欠薪风险隐患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切实将矛盾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联合住建、水务、交通、国资等部门以“定期+随机”“四不两直”分领域深入县区开展全面督导检查,持续加强在建工程项目资料整理标准化建设的督促与指导,“以查促改”“以评促建”,对督查中发现的信息化监管工作、劳动用工标准化管理落实不到位的企业,督促限期整改落实,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整改落实情况加强调度,对督查中发现的不足和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推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标准化取得实效。
加大执法力度,切实维护权益。认真做好欠薪案件立案查处,对投诉举报、摸排发现的欠薪问题,坚持快立、快查、快结,并实行欠薪投诉首问责任、过程记录、结果回访等制度,强化工作主动性,严把办理质量关,形成闭环办理,确保欠薪问题线索高质高效办结。持续加强联合执法力度,精准发力全面化解欠薪隐患问题,对重大欠薪隐患问题向行业部门和属地政府“双交双办”,市治欠办分别向住建、交通运输和相关县区印发欠薪隐患线索交办单,并组织住建、国资等部门深入欠薪隐患项目督查,确保欠薪问题及时有效化解。截止5月底,全市共对各类用人单位实施劳动保障监察369户(次),立案办理、协调处理投诉举报案件133件,为910名劳动者追发工资待遇2100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2件,向社会公布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2件,分别办结全国、全省根治欠薪反映平台线索2717条、1011条,全市未发生因欠薪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极端事件和负面影响舆情事件。同时,在对查实的欠薪问题倒查制度落实、责任落实基础上,实地调研工资支付与制度落实中存在的难点堵点,与项目管理人员、务工人员深入沟通交流,为完善监管办法、健全长效机制提供有力依据,持续狠抓根治欠薪工作提质增效。
供稿:市劳动保障维权中心 李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