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2日至8月12日,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甘肃省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例行督察和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督察。针对督察反馈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扎实有序推进整改落实工作,现将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公开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市委、市政府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市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认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时传达学习中央、省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培训,举办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培训班,切实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保护生态环境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二)全面认领问题,科学制定方案。2019年7月12日至8月12日,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甘肃省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例行督察和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督察。期间,督察组于7月22日—24日下沉我市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督察。2020年10月19日,《甘肃省贯彻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方案》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向社会公布。按照省级方案要求,我市对涉及的18项反馈问题认真分析、提出目标、制定措施、明确时限,于2020年10月29日制定印发了《天水市贯彻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实施方案》,并按要求向社会进行了公布。
(三)强化组织领导,高位推动落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坚持高站位统筹、高标准要求、高效率推进。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市政府专题会议等会议,专题安排部署整改工作,并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天水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就整改工作推进情况召开会议、作出批示,将生态环境整改问题列入检查点位,实地查看整改成效,解决存在突出问题。
(四)加强督导检查,推进问题整改。市委、市政府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和包抓督办的工作机制,采取现场调研、协调调度、会议推进、限期督办等方式,推动突出环境问题整改落实,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市政府办公室、市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办抽调工作人员组成督查组,先后对各县区、市直相关部门整改完成情况开展了督导检查和“回头看”工作,对督导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问题清单和督办函,有力推进了问题整改落实。
二、整改工作成效
截至目前,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18项问题和受理的261件群众信访件已全部完成整改并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进行时”专栏进行了公示。通过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我市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截至2022年11月30日,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4天,优良比率97%。剔除沙尘影响,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31,同比上升2.16%;六项空气因子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呈“三降一平两升”。14个地表水国、省控断面水质综合评价结果均达标,县级及以上水源地水质达到考核要求。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
二是持续强化蓝天保卫战。积极推进65蒸吨及以上供暖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完成4万户城乡居民清洁取暖年度改造任务,建成投运18套黑烟车抓拍系统,查处违规出具排放检验合格报告的4家机动车监测机构罚款43万元。组织开展全市商品油销售、储存单位油气回收装置专项排查,建立问题清单并逐一督促整改。全面开展“冬防”工作,对两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蹲点包抓和督导检查,累计发现问题264个,完成整改263个;其中曝光28个,立案处罚19起,罚款28.1万元,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三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新改扩建污水管网36.4公里、雨污分流管网23.8公里。建成84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8.86%。黄河流域352个入河排污口已完成整治,长江流域排查出入河排污口108个,正在开展溯源监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项目已全部完工,秦安县叶堡饮用水水源保护项目、甘谷县渭河流域甘谷段城镇集中式水源地综合治理工程稳步推进。
四是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完成疑似污染地块污染状况调查,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强化固体废物综合监管,338家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全部纳入全省统一监管平台,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常态化做好生态环境领域疫情防控,规范处置医疗废物2760.63吨。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完成50个行政村整治任务。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13条。麦积区作为2020年全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县(区),全面完成试点任务。
五是持续整改突出环境问题。深入推进历次督察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第二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46项问题、交办的288件群众信访问题和省级警示片披露22项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开展为期3个月的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累计发现各类问题342个,已完成整治325个。组织开展各类执法专项行动,检查企业600余家次,发现并整改问题71个。不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79件,处罚438.277万元;畅通信访投诉渠道,办理生态环境各类信访投诉问题347件,规定周期办结率100%。
三、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虽然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主要是: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还不稳固,个别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还未清仓见底,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短板依然突出,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合力有待加强等方面。2023年,我市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把坚决整改各级各类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紧密结合,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无废城市”,着力整改各领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谱写天水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