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一季度天水市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
第一季度,全市人力资源供需趋弱趋势减缓,已逐渐走出新冠疫情不利影响,现场招聘、求职方式基本恢复正常,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47场,收集发布用工信息2000余条次,提供就业岗位 4.251万个左右,其中:全市各级人力资源市场提供用工岗位2.317万个,环比增加3524个。接受求职31728人次,达成用工意向13089人,实现就业10650人。需求、求职人数比2022年4季度分别增加3514人和1051人,求职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4%,但达成用工意向率和求职成功率下降明显,分别为41.25%、33.57%。本季度求人倍率为1.21,环比增加0.13,需求略大于供给,供需矛盾和结构性失业特征明显,求职者求职意愿不强,就业成功难度增加,所发布用工信息岗位总数大于登记岗位和求职登记人数。分析各类别供求状况呈现特征如下:
1.不同产业情况。用人需求主要偏重于第三产业,占总需求的59.88%,环比下降3.45%。二、一产业需求分别占总需求的29.99%和10.12%。第二产业环比增长3.7%,第一产业基本持平。
2.不同行业情况。
①住宿和餐饮业②建筑业③农、林、牧、渔业④制造业⑤批发和零售业5个行业是大量吸纳劳动者就业的主体行业,占总需求的67.29%,环比下降2.01%。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⑦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⑧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个行业需求比重也相对较高,占总需求的18.00%,环比增长8.74%。以上8个行业占总需求的85.29%。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⑩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⑪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⑫采掘业⑬房地产业5个行业在人力资源市场中需求比重相对较小,分别占2.73%、2.59%、2.31%,1.79%,1.77%。⑭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⑮教育⑯水利、环境和公共市设施管理业⑰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⑱金融业⑲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⑳国际组织七个行业分别占0.87%、0.83%、0.81%,0.60%,0.26%,0.15%,0.00%。环比变化较明显的行业为:建筑业增长2.38%,制造业增长1.43%,文化、体验和娱乐增长1.25%,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0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下降1.9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下降1.11%。
3.不同性质用人单位情况。
企业用人(市场用工,不包括人才引进)需求占我市人力资源市场总需求的99.75%,环比增长1.56%,企业仍是吸纳人力资源的主渠道。其中内资企业占总需求的62.67%,环比增长1.26%;个体经营占总需求的36.89%,环比下降1.69%,两者所占比例达到企业需求的99.46%,环比下降0.54%。在内资企业中,私营企业需求比重为22.71%,有限责任公司需求比重为13.89%,二者共同构成内资企业的用人主体之一,达36.60%,已超过需求的三分之一。同时,个体经营、私营企业二者占总需求的59.60%,超过二分之一。其次,股份合作企业、有限责任公司二者占总需求的19.89%,接近五分之一。以上反映出个体经营、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已成为我市人力资源市场吸纳求职人员的主体,占比达83.58%。
4.不同职业分组情况。
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是用人需求的主体,所占比重分别是50.41%和22.02%,二者达到总需求量的72.43%,环比增长5.56%。二者的求职比重在求职人员中也占据前两位,分别占到求职总数的48.55%和18.28%,占求职者总数的66.83%。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其他职业次之,所占比重分别是11.16%和10.30%,占求职者总数的21.46%。以上四类职业求职者占总数的88.29%。
一季度需求比重72.43%、求职比重88.29%,相较去年四季度(分别为64.34%、60.39%,需求与求职比重基本一致)分别增加8.09%和27.9%。说明用工需求增幅远小于求职人数的增加,求职难度进一步加大。
5.不同求职人员群体情况。
一季度求职人员本市农村人员较多,占所有求职人员比重的40.79%,环比增长3.37%。另外,占求职人员比重较大的还有:就业转失业人员占求职人员总数的27.22%,环比下降0.99%;新成长失业青年人员(包括应届高校毕业生)占求职人员总数的22.07%,环比下降3.12%。其他求职人员占求职人员比重和环比变化分别为:在业人员占求职人员总数的5.52%,环比下降1.79%;外埠求职人员占求职人员总数的2.37%,环比增长1.88%。
6.不同需求条件、求职条件情况。
①性别。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男女需求比例相差0.86%,分别占需求总数的50.33%和49.47%,对性别无要求的仅占0.2%。从求职人员男女组成来看,男性求职人数多于女性求职人数,分别占总求职人数的55.53%(环比下降2.05%)和44.47%。
②年龄。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年龄要求比较明确,主要集中在16-44岁之间,占总体需求的96.48%。其中,对年龄16-24岁的劳动者需求比重为30.36%,环比增加1.90%(去年四季度环比增长3.49%),连续增长趋势明显。对年龄25-34岁的劳动者需求比重为48.28%,与去年四季度基本持平。对35-44岁之间的劳动者需求比重为17.84%,环比下降1.96%。另外,对45岁以上劳动者需求仅占3.52%,与去年四季度基本持平。2022年三、四季度环比和2022四季度与2023年一季度环比均显现需求年轻化趋势,用人单位对一般性用工的求职者年龄要求趋向年轻。从求职人员年龄情况来看,年龄在44岁以下的求职人员占求职人员总数的97.16%,环比增长1.20%。其中主要又集中在34岁以下,占求职人员总数的78.64%。45岁以上求职人员仅占求职人员总数的2.84%。
③文化程度。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文化程度的要求非常明确,对文化程度无要求的仅占0.63%。用人单位对多数求职者的文化程度要求不高(不包括人才引进),初、高中文化程度的需求人数占总体需求比重的82.64%(环比增长4.49%),求职者也多为初、高中文化程度,占总体求职比重的82.35%(环比增长4.09%)。其中,初中及以下、高中(高职)文化程度需求、求职比重排序变化相一致,由高及低排序依次为前三位;求人倍率由高及低排序前三位的分别为高职2.03%、高中1.28%、大专1.28%。随着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文化程度和专业的要求逐渐提高,求职人数逐渐减少,求人倍率变化趋势逐级上升,说明用人单位对求职者在文化程度方面的期望与求职者本身具备的文化程度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实质为需求方对文化程度要求的“降低”,“引起”初、高中文化程度求职者人数增长,其原因是相对的“招工难”,需求方被动降低文化程度要求,而非真正意义上对求职者文化程度方面期望的降低。
④技术等级或职称。我市各级人力资源市场登记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技术等级要求较为宽松(不包括人才引进),一季度约有50.65%(环比增长7.02%)的需求岗位无技术等级(或职称)要求。在求职人员中,无技术等级(或职称)的比重高达53.70%(环比增长10.9%)。供、需二环比值增长较大,既需求岗位和求职者技术等级条件要求与2022年四季度相比都明显提高,显示受疫情影响下用人单位对用人招聘条件放宽的趋势明显收敛,趋于常态。
供稿:市就业和人力资源服务中心 游德茂 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