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末端管护”,提升农村供水服务效能
农村供水保障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通过大规模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供水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目前我市虽已配备了村级水管员来负责村级管护,但对标新形势下农村产业发展需求和农村群众新的用水期盼,我市仍存在“最后一公里”工程运行维护薄弱、末端管护服务不到位、群众满意度不高的短板。同时,我市村级管水员中专职人员占比低,人员素质和能力整体偏弱。
为进一步强化全市村级管水员队伍建设,切实解决好农村供水“最后一公里”问题,持续发挥农村供水工程效益,提升农村群众满意度。全面解决农村供水水管员素质和能力偏弱,责任落实不到位,效益发挥不明显等问题,天水市水务局高度重视,督促各县区进一步加强农村供水村级管水员管理。一是强化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村级管水员队伍是进一步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的重要举措,督促各县区对现有在岗的村级管水员持续培养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岗位技能本领,增强工作能力。同时在村级管水员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摸清村级管水员数量、分布底数,根据农村供水工程运行实际,按照确有必要、按需设岗的原则,重新优化调整村级管水员,经县区重新优化复核任定,目前全市核定村级管水员1203人,核减解聘816人。其中公益性岗位核减200名,现为427人。同时将调整后的村级管水员信息及时与省厅联系在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了更新完善。二是加强技能培训。培训是提升管水员实际操作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掌握业务知识的有效途径。各县区要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农村供水村级管理工作的特点,重点围绕基本技能、政策标准、实际操作等方面,制定培训方案和年度培训计划,以“接地气”、通俗易懂的方式常态化开展培训工作,确保村级管水员熟练掌握维修技能和工作流程,切实将所学知识和本领充分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做到对基本问题第一时间处理,保证群众正常用水。三是严格考核管理。各县区供水管理专管机构要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优化考核办法,明晰工作内容,强化岗位管理,形成能进能出、奖惩并举机制。对工作认真负责、能力强的要实行奖励,进一步调动工作积极性。对考核不称职、履职不到位、问题解决不及时、群众意见大的管水员,要及时调出管水员队伍,全面提升村级水管员的整体素质,切实增强管水员履职尽责能力,确保供水安全稳定,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