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服务

科技服务

科技服务

  • 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三区”人才科技服务培训活动

    为深入开展“三区”人才科技服务,切实提升基层干部群众绿色发展意识,加快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6月25日,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生态中心“三区”科技人员赴甘谷县六峰镇开展科技服务培训活动。部分镇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和农民群众等5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活动从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出发,采用理论讲解、现场答疑和发放资料相结合的方式,突出有机肥科学施用、化肥减量增效和耕地污染防治等重点,详细了解群众生产中的困难问题和实际需求,...

  • 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之一。5月13日,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印发《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部署了包括“夯实数字乡村发展基础”“提升乡村数字治理效能”“推进智慧美丽乡村建设”等9个方面的任务。明确到2025年底,数字乡村发展“十四五”圆满收官。从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至今,我国已公布两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已实现县县通千兆、...

  • 我国特色药用植物蜂蜜有了“身份密码”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蜂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系统解析了九龙藤蜜、胡枝子蜜和黄芪蜜的特征标志物,并揭示其独特功能活性,相关成果发表于《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食品化学》等国际期刊。这项突破性研究为构建我国特色药用蜂蜜质量评价体系奠定科学基础,标志着我国蜂产品研究进入分子功能导向新阶段。药用植物蜂蜜是蜜蜂采集传统药用植物花蜜经生物转化形成的特殊功能性食品。这类蜂蜜不仅含有普通蜂蜜的常规营养成分,...

  • 甘肃力促全国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先行基地全链升级

    近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七地一屏一通道”系列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全国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先行基地专场,介绍《甘肃省打造全国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先行基地行动方案》,并通报全省加快推动现代寒旱特色农业扩量、提质、延链、增效进展情况。近年来,我省坚持把挖掘寒旱资源禀赋、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切入点,先后出台一揽子政策措施,全省乡村产业呈现出结构趋优、规模扩大、效益提升、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

  • 果园山地上安装太阳能超声波驱鼠器有作用吗?

    太阳能超声波驱鼠器是利用太阳能充电,然后发出超声波来驱赶老鼠。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人类听觉范围的声波,通常超过20kHz。而老鼠的听觉范围更广,据说能听到更高的频率,让它们感到不适而离开。一、工作原理1、超声波驱鼠通过发射高频声波(通常20kHz-60kHz),干扰老鼠的听觉系统。2、太阳能供电依赖太阳能电池板充电,环保省电,但阴雨天气可能影响续航,需关注电池容量和光照条件。二、使用建议1、选择合格产品优先选择频率可调、...

  • 苹果树应适时施基肥

    基肥是果园最基础、最重要的施肥,它关系到果树年周期中各种养分的供应。施基肥应讲究时间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具体要求是:1.施肥时间为9~10月份;肥料种类以有机肥为主,增施生物有机肥,适量施用化肥、补充微肥。2.施肥方法为沟施或穴施;施肥部位,在树冠外缘内侧;施肥深度,20~40厘米(根系集中分布层)。果实采收后,给果树施数量和质量相同的肥料,秋季施较春、冬季施用能提高坐果率8~10%,提高产量10~15%。其增产增优效果非常明显。...

  • AI大模型助力粮食生产 我国夏粮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

    农业农村部最新调度显示,夏季粮油的主要作物冬小麦进入灌浆期,冬油菜开始收获。 我国夏粮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 眼下,黄淮海地区小麦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中央财政提前全额预拨16亿元“一喷三防”资金,近期又下拨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3.76亿元,支持各地抗旱防病虫防“干热风”,努力夺取夏粮丰收。 在山东邹城,当地整合各级资金546万元,组织100多台新型植保无人机,对54.6万亩小麦进行“一喷三防”专业化全覆盖作业。 安徽亳州组织500多名农技人员包村联户,...

  • 我市设立6个省级现代寒旱特色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区域试验站

    近日,甘肃省现代寒旱特色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启动会召开,标志着甘肃省现代寒旱特色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正式建立。该体系围绕“牛羊菜果薯药粮种”8大产业集群,兼顾地方特色,组建牛、羊、菜、果、薯、药、麦类、玉米、油料、生猪10个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布局49个区域试验站,覆盖全省主要寒旱农业带,形成“首席专家+岗位专家+区域试验站”三级联动的科技创新协同攻关机制。全省共设立了49个省级区域试验站,其中在我市设立6个,分别为菜体系武山试验站、...

  • 天水市农科所申报的两个试验站纳入甘肃省现代寒旱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4月29日,甘肃省现代寒旱特色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启动会在兰州召开,会议聘任了产业体系首席、岗位专家和产业体系试验站站长。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申报的小麦、油菜试验站被纳入甘肃省现代寒旱特色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研究中心岳维云和油料研究中心裴国平被分别聘任为站长。甘肃省现代寒旱特色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建立,是全省农业科技领域的重大举措。该体系聚焦“八大产业集群”,兼顾地方特色产业,组建牛、羊、菜、果、薯、药、...

  • 现代设施农业重大引领性推广技术:茄果类全自动嫁接机器人

    一、基本情况 全国蔬菜种苗需求 5000 多亿株,其中嫁接苗多达 1500亿株且逐年增加。现阶段人工嫁接育苗是国内外育苗企业普遍采用的生产方式,然而人工嫁接存在嫁接工老龄化、嫁接效率低、嫁接苗质量不稳定、价格成本高等诸多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合肥佳富特机器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佳富特公司)从农业机械化角度寻求突破口,设计研发出一种数字化、智能化的茄果类全自动嫁接机器人。 茄果类全自动嫁接机器人能解决以下嫁接育苗问题:...

  • “种养肥”三产融合 推进绿色种养循环

    春回大地,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公会镇粪污集中处理中心的发酵车间内,堆积如山的畜禽粪污正通过发酵转化为有机肥,为即将春耕的土地储备“营养餐”。作为全国首批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张北县自2021年以来持续整县推进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项目,通过不断完善长效运行机制,壮大社会化服务组织,构建起“养殖业+肥业+种植业”三产融合体系,不仅破解了困扰当地畜牧业多年的环保难题,促进化肥减量增效和农产品的提质增产,更让贫瘠土地焕发新生机,...

  • 选用玉米种衣剂时的注意事项

    目前,使用种衣剂拌种已成为玉米生产中防治苗期病虫害的常规措施,种衣剂的应用为实现玉米全苗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民对种衣剂的认识有误区,认为它是灵丹妙药,包治苗期所有病虫;二是在选择上有盲目性,不使用登记产品;三是对其安全性重视不够,在用量用法上有偏差,甚至出现药害。为安全有效地用好种衣剂。在使用登记产品的基础上应做到:1、不同成分,即使是同一配方不同厂家的种衣剂,安全性也有差异。不同的药剂成分对于不同的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是不一样的,...

  • 瞄准农业新质生产力三个发力点

    当传感器埋入土地,无人机飞过农田,前沿科技正不断赋能古老产业。2025年,“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时提出,加快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和农业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在农业生产中,要回答好谁来种、如何种、种什么的关键问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就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三个发力点建言献策。...

  • 新技术拓展 农业新场景

    每年初冬,是北京甘蓝成熟的季节。作为一种露地蔬菜,甘蓝种植过程中需要移栽,移栽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蔬菜生长与产量。在传统的移栽作业中,即使用上了移栽机,也存在重耕漏耕、标准不统一、质量不可控、移栽直线度不一致等问题。如今在新场景下,这些问题都得到了有效解决。北京中科原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原动力)行政总监、正高级工程师郑思仪向记者介绍,中科原动力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长期紧密合作,...

  • 从撂荒坡到“花果山”花牛何以“牛”

    花牛不是牛。它是甘肃麦积山石窟附近的一个地名,也是甘肃天水“独一份”特产——花牛苹果的昵称。这颗小苹果不仅带动产业迭代升级,更让群众摆脱贫困、全面小康,奔向共同富裕。从撂荒坡到花果山时隔数十年,武正全仍记得第一次吃花牛苹果的场景:“连果核都舍不得扔,香甜可口的味道永远忘不了。”花牛苹果的“独一味”,让果贩出身的他打了个翻身仗。武正全家住天水市麦积区花牛镇二十里铺村。年轻的武正全曾是跑运输的果贩。在全国各地的苹果市场浮沉多年,...

共251条 首页上页12345...17下页尾页 /17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