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索 引 号  gxw/2025-00049  公开方式 
 公开日期  2025-05-30  发布机构  天水市工信局
 发文字号   组配分类 
 信息类别   公开范围  公开
 依  据   记录形式 
 载体类型   存放位置 
 公开程序   公开方式 
关于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第29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5-30    作者:  点击数:  

温广军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第296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聚焦政策、环境、服务等重点领域,全力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市注册企业4.69万户,其中民营企业4.41万户,同比增加9.55%,民营经济在全市税收、生产总值、技术创新成果、城镇劳动就业、企业数量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持续加大支持引导力度。一是组织召开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制定全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任务清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和全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明确工作目标、责任部门、具体措施,通报表扬优秀民营经济人士,凝聚发展合力。二是加强政策解读,持续开展“民企大讲堂”“大走访大宣讲”“一起益企”“送政策、送服务”进企入园等活动,精准推送宣传支持政策道。三是全面落实税费支持政策,上半年,我市61户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加计扣除减免金额为4388.26万元,其中民营企业56户,加计扣除减免金额为3899.46万元,金额占比为88.86%;14户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减免所得税1583.63万元,其中民营企业10户,减免金额1560.23万元,金额占比98.52%。

        二、多措并举助企惠企,持续提升服务质效。一是提升经营主体便利准入,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实施经营主体登记告知承诺制度,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在银行开户等领域广泛使用,116项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100%,132个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缩率达92.6%。二是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甘味”品牌培育,积极引导“麻辣烫”经营主体申报注册商标,甘谷白条党参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6月,全市新增注册商标867件,同比增长35.89%,有效商标注册总量15558件。三是严格落实“包抓联”“六必访”制度,积极协调解决企业急难愁盼困难问题。上半年,各级包联干部累计实地走访调研企业29848人次,征集企业反映体困难问题3223个,协调解决3125个,问题解决率97%。

        三、抓实常态化对接,持续加大融资支持。聚焦“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出台《天水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十大专项行动”方案》,建立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制定28项金融支持措施,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今年以来,已向各商业银行推送三批次94亿元融资需求清单。累计向628户企业授信208亿元,签订贷款合同138亿元,发放贷款48亿元。市级层面组织开展三次政银企现场签约活动,签订融资协议32.13亿元。充分发挥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资金的激励作用,支持引导担保机构降费扩面,2018年以来每年争取融资担保奖补资金约1000万元,年化担保费率降至1%左右。

        四、聚焦三化改造,持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聚焦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坚决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近三年全市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84户,每年实施“三化”改造项目30个以上,推动16户城区工业企业完成搬迁改造升级,建成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8个、绿色工厂12个。加大财政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引导,通过购买专业化服务,支持60余户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我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得到国家发改委通报表扬。

        五、坚持创新赋能,持续推动专精特新发展。一是加大优质企业梯度培育,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奖励、融资帮扶等措施,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全市推荐认定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1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户。二是常态化开展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组织90余户企业开展数字化赋能、高新技术、专精特新政策培训和融资产品推介,汇编惠企政策精准推送给相关企业,提升企业政策知晓率。组织10余户企业参加全省助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中小微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三是大力推进质量品牌建设,组织实施《天水市工业新产品(技术、工艺)注册备案实施细则》,推荐天光、华天25件新产品进行省级备案,组织重点企业参加“省品牌与质量建设培训班”“中国品牌日”等活动。组织20余户企业参加全省第四届创新杯工业设计大赛、第八届创客大赛,获各类奖项20余个。四是强化人才支撑。全市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1个,公共实训基地2个,技能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得到激发。上半年,全市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6334人次,开展职业技能评价2266人。五是强化项目引领。围绕全市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组织推荐申报2024年省列科技项目373项、省级工业类科研项目152项,华洋电子、三和数码、杰瑞新能源等3个项目列为省级科技重大专项。举办全市科技研发投入统计、引才引智、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等培训班6期,参训人员450余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政策、服务、环境三大领域,坚持服务和管理并重,发展和帮扶并举,不断健全完善机制,加快推进转型升级、聚链成群、创新赋能、优质企业培育和惠企政策落地等各项工作,全力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感谢你对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的关心,欢迎再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单位及电话:市工信局中小企业科   6811694

已是首条
下一条:关于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第262号提案的答复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