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福斌:
您好!
您提出的关于“将秦安县新型建材加工产业园列入省市重点产业集聚区支持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天水是全国老工业基地和全省装备制造业基地,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形成了以集成电路、机械制造、电工电器、医药食品、建筑材料为主体,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的工业发展格局。全市共有各类工业企业1800余户,从业人员5万余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7户,2023年实现总产值470.7亿元。秦安县新型建材加工产业园项位于西川镇吴川村,总规划区域面积2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功能区域330亩。重点发展混凝土及制品、新型墙体材料、新型装饰材料、装配式构件及新能源等产业,打造陇东南绿色建材生产供应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2.66亿元,园区重点企业共有7家,其中建材类企业6家,能源类企业1家,2023年申报认定为省级新型建材产业集聚区。
一、发展目标
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支撑带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按照“产业园区化、园区专业化”的思路,大力推动工业园区建设,引导工业企业和项目向(工业集中区)集聚,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展的重大机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特色产业集聚抱团发展带动作用,加强内引外联,强化和延伸新型建材产业链关键环节,补齐产业短板,支持骨干企业做优做大做强,进一步培育发展新型建材产业集群。
二、重点任务
(一)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十四五期间,市政府印发了《工业和信息化十四五规划》,进一步优化工业产业布局。坚持城市空间拓展与产业填充结合,工业化与城镇化联动,加快开发区扩区增容和企业搬迁改造,推动县域工业扩量提质,立足产城融合的思路,按照“一核引领,多点支撑”的框架优化工业空间布局。
(二)推行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度。建立产业链长、链主评价激励体系,对工作成绩突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显著的链主企业予以表彰奖励,链长县区纳入市政府对县区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考核奖励体系,推动重点产业链链长和链主企业全面落实职责,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同时,主动对接企业需求,加强调度监测,当好产业链发展的“店小二”,积极协调解决产业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强化用水、用电、用地、用气等要素保障,及时兑现税收优惠政策,以优质的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市发改委)结合承接产业转移,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探索政府与政府共建、政府与企业共建、企业与企业联建等多元化模式,加快开发区建设步伐。积极申请开发区基础设施补短板国债项目,鼓励社会资本运用特许经营、PPP等模式进行开发区污水处理、集中供热等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中小企业孵化园等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加强市级专项资金扶持力度,支持各县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建成一批标准化的工业孵化园,为产业发展和企业孵化壮大提供硬件支持。
三、发展措施
加快绿色建材和新型建材推广应用。新型建材发展措施主要包括加快实施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政策、推进绿色运输和供应链建设、组织绿色建材工程应用试点示范、完善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制度、深化国际合作。加快建设甘肃八建建坤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建筑装备制造项目、建设年产20万吨沥青搅拌站生产线项目、新型建材生产线及其车间项目、未来局新型环保EPS模块制造力提升改造等项目建设,打造立足天水,辐射西北地区的新型建材产业产业基地。
1.全面有序地加快推进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服务项目建设和承载产业发展的能力。一是运用市场化手段,采取多种形式,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对产业集聚区的道路、供电、供水、供气、通讯等基础项目进一步进行建设,提升集聚区的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二是建设标准化厂房。在总结以往招商引资经验和客商需求的基础上,活化载体形式,建设标准化厂房进行出租,从而降低项目进入成本,缩短投产工期。
2.提供优质服务,创造集聚区优良环境。集聚区努力为客商提供“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加大项目手续办理力度,为入驻企业提供“一费制”、“一站式”、“审批制”服务的管理模式。客商入驻后,提供全方位的跟踪保护服务,让他们放心投资、安心生产。
3.发挥优势产品产销对接:通过完善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需求标准,鼓励政府工程采用绿色建材,促进节能低碳、安全性好、性价比高的绿色建材在政府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4.组织开展绿色建材工程应用试点示范:引导骨干建筑企业加大绿色建材应用范围和采购力度,提升新建建筑与既有建筑改造中使用绿色建材的比例,促进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协同发展。
5.完善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制度:健全绿色建材产品评价标准体系,扩大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实施范围,建立完善的数据信息采集机制,促进认证结果在不同部门、层级间互认通用。
6.深化国际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等国家及地区产业协作,发挥水泥、玻璃等行业成套技术、装备、标准与工程服务优势,推动国际建材行业绿色低碳合作。
7.加强组织保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为新型建材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四、组织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全市工业强市战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工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成员单位认真执行领导小组议定事项,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是强化服务保障。各级各部门要加强战略性、前瞻性重大问题研究,强化政策集成,保障政策供给,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激发市场活力。
三是健全人才体系。坚持需求导向,灵活采取集中引进、组团招聘、一事一议、以才引才等方式,精准引进一批工业产业急需紧缺的专业人才。支持工业企业依托产业项目,以联合攻关、项目顾问、技术咨询等方式,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团队。加强人才培养,鼓励引导领军人才主动承担重大科技工程、科研课题、重点项目,以师带徒、组团队等形式,培养一批卓越工程师和青年骨干。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培养引进一批工业创新人才,着力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