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市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41起,与去年同比下降6.8%;死亡41人,同比下降18%;受伤25人,同比上升25%;直接经济损失236.58万元,同比下降50.4%,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受伤人数四项指标“三降一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一、行业生产安全事故情况
全市生产安全事故涉及5个行业领域。
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发生32起事故,死亡32人,受伤16人,直接经济损失114.08万元,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平,受伤人数下降11.1%,直接经济损失上升7倍,其中2起为较大生产安全事故,四项指标“两平一降一升”。
制造业发生3起事故,死亡2人,受伤6人,直接经济损失4.5万元,事故起数同比持平,死亡人数下降71.4%,受伤人数同比上升1倍,直接经济损失同比下降97.8%,四项指标“一平一升两降”。
建筑业发生4起事故,死亡5人,受伤1人,直接经济损失112.8万元,事故起数同比下降20%,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6.7%,受伤人数同比上升1倍,直接经济损失同比下降43%,四项指标“三降一升”。
采矿业发生1起事故,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0.2万元,事故起数同比持平,死亡人数上升1倍,受伤人数同比下降100%,直接经济损失同比下降98.4%,四项指标“两降一升一平”。
住宿和餐饮业发生1起事故,死亡1人,受伤2人,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四项指标全面上升1倍。
其他行业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二、县区生产安全事故情况
秦州区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8起,同比上升5.88%;死亡18人,同比下降14.29%;受伤5人,同比上升66.7%;直接经济损失136.4万元,同比下降65.61%;四项指标“两降两升”。
麦积区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9起,同比下降25%;死亡11人,同比下降26.67%;受伤13人,同比上升44.4%;直接经济损失83.66万元,同比下降45.2%;四项指标“三降一升”。
秦安县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3起,同比持平,死亡1人,同比下降66.7%,受伤2人,同比上升1倍,直接经济损失0.92万元,同比下降93.43%,四项指标“一平一升两降”。
甘谷县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4起,同比持平;死亡4人,同比上升3倍;受伤3人,同比下降25%;直接经济损失0.4万元,同比上升3倍;四项指标“一平两升一降”。
张家川县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起,同比上升1倍;死亡2人,同比上升1倍;受伤2人,同比上升1倍;直接经济损失5.2万元,同比上升1倍;四项指标全面上升。
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起,同比上升1倍;死亡2人,同比上升1倍;无受伤,同比持平;直接经济损失4万元,同比上升1倍;四项指标“一平三升”。
市辖区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3起,同比上升50%;死亡3人,同比上升50%;无受伤,同比下降100%;直接经济损失6万元,同比上升1倍;四项指标“一降三升”。
武山县和清水县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三、较大生产安全事故情况
全市共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2起,死亡6人,受伤2人,直接经济损失81.12万元。即:麦积区1月6日发生的危化车辆侧翻事故和秦州区11月18日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与去年同期相比,较大事故起数同比下降33.3%,死亡人数同比下降45.5%,受伤人数上升1倍,直接经济损失下降59.45%,四项指标“三降一升”。2起较大事故已完成调查处理结案,7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和问责,6个单位受到追责处理。
四、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
2021年,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但是,工矿商贸领域事故出现了抬头趋势,道路交通事故占比依然较大,特别是岁末年初和春节期间历来是事故易发期,道路运输、烟花爆竹销售进入旺季,供暖供气、用火用电需求旺盛,群众出行和集会活动增多,人流物流车流密集,低温、雨雪、冰冻等灾害性天气多发,各种安全风险交织叠加,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面临较大压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安全发展理念树得不够牢。重发展、轻安全的思想在个别行业领域还不同程度存在,工作和责任落实存在“上热下冷”现象;有的安全监管的弦绷得不够紧,对企业和项目的监管措施跟不上;有的存在盲目乐观情绪,短期形势好转了,就产生了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致使安全监管松劲懈怠。出现这些问题,有客观因素影响,主要还是思想上重视不够、主观能动性不足造成的。
二是安全基层基础还相对薄弱。全市存在大量老企业,由于没有及时进行技术改造提升,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比较落后,潜在风险隐患不能低估。特别是采掘、危化、建筑等高危行业,不仅企业安全基础薄弱,而且一线操作和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也比较低。一些企业受疫情影响,安全投入不足,设施设备缺乏维护保养;个别生产经营单位为加快生产建设进度,采取超常生产方式赶工期,致使安全风险呈上升趋势。
三是各类事故灾害依然多发频发。一方面,全市共发生交通运输生产安全事故32起,死亡32人,受伤16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占全市事故总量的78%,受伤人数占64%,2起较大事故也都属于道路交通生产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因极端天气引发的自然灾害多发,去年共发生雪灾、风雹、洪涝等自然灾害9次,造成两区五县141个乡镇26万多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亿多元。
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要自觉增强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保持高度警惕,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督查专项行动,全面细致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治理,针对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工作特点规律,全力减少一般事故,有效防范较大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为全市人民群众欢度春节营造一个安全祥和的环境。
道路交通领域,要加强客车、公交车、危化品运输车等重点车辆监管,加大急弯陡坡、临水临崖、长下坡路段执法,严厉打击“三超一疲劳”等违法违规行为。公安交警部门要持续抓好城区道路集中整治,持之以恒开展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专项整治、酒驾醉驾集中整治、车辆超限超载治理等系列行动,全力遏制交通事故多发势头。特别要加强农村道路安全隐患排查,对农用三轮车、农业运输机械无证驾驶、超速超载、违法改装、人货混装等交通违法行为依法整治,坚决防范事故发生。危化品和烟花爆竹领域,要督促企业做好防火、防爆、防泄漏等工作,严防危化品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要严格落实烟花爆竹“禁限放”政策,科学谋划、合理布点,严把烟花爆竹安全准入关。应急、公安、交通运输和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强化部门联合执法,深入排查烟花爆竹成品库存积压、违法储存、超量储存等问题,严防因非法违法生产、销售、储存、购买烟花爆竹引发事故。建筑施工领域,要突出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经营性场所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开展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重点检查公共食堂、农家乐、宾馆、学校、教育培训机构、文化场馆、体育场馆、车站、商业综合体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措施是否到位,坚决把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落实落细。非煤矿山领域,要突出排查治理露天矿山边坡松动、滑坡等安全风险,从保安全、保环境、保水源的高度开展拉网式摸排。要严厉打击企业明知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而又违法违规盲目生产的行为,坚决防止违法违规行为发生。文化旅游领域,要加强旅游场所安全监管,节前对风险区域、游客运载工具及带有危险性的旅游项目(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排查,落实有效安全管控措施,达不到安全要求的坚决采取封闭、禁用或停止运营等措施。城镇燃气领域要深入开展全市城镇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相关企业要加强自查自纠自改,行业监管部门要全覆盖检查督导。全面开展地下管网检查,摸清燃气管道基本信息和安全状况,提升早期安全防范处置的能力。其他行业领域要紧盯突出问题,拿出管用措施,开展专项整治,消除重大风险,遏制事故发生。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要针对冬季气候干燥,火灾事故易发多发,防火和消防安全工作任务艰巨的实际情况,压紧压实森林草原防灭火属地领导责任、部门管理责任和林草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加强农村、农业、农事用火等源头管控,深入开展打击森林草原违法用火行为专项行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坚决做到防灭火力量到位、火源管控到位、应急演练到位、宣传引导到位和值班值守到位。抗震救灾工作要全面加强监测研判,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健全救援救灾机制,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为灾害发生最初24小时和黄金72小时救援提供有力支撑,充分做好物资准备,抓好房屋加固工程,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管和值班值守工作,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专人在岗值班制度,按照属地为主、分级负责的原则,全面做好应急抢险各项准备,确保未雨绸缪,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