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源地,伏羲祭祀始于春秋时期,历经秦三牢之礼祭祀,汉郊祭制度,唐确立祭祀典范,宋创建伏羲庙始立庙祀,元诏命全国官员主祭,明清正规化、制度化祭祀,逐渐形成了由国家主祭的规格。
1988年天水市政府恢复举办公祭伏羲大典。2005年,公祭伏羲大典升格为省政府主办。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省政府决定将公祭伏羲大典时间确定为每年公历6月22日(夏至前后)。2013年,公祭伏羲大典升格由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2014年6月22日,首届海峡两岸共祭伏羲典礼在台湾举行,已连续举办9届,台湾知名人士吴敦义、王金平、黄敏惠、钟荣吉、林政则、陈镇湘、曾永权、李乾龙先后担任主祭官。2014年8月,经全国清理和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并报请党中央、国务院审批,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成为我省保留举办的节庆活动项目。
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费孝通、许嘉璐、何鲁丽、张庆伟,全国政协副主席任建新、李蒙、周铁农、郝建秀、李金华、马培华、马飚、齐续春、王家瑞、苏辉、王正伟、朱永新等国家领导人,中国国民党前主席吴伯雄,副主席林丰正、蒋孝严、詹春柏、林政则、陈镇湘,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等台湾知名人士先后出席了公祭活动。公祭伏羲大典迄今已成功举办34年,相继被授予“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十大节庆”、“最具国际影响力”节庆活动、“中国十大民俗类节庆•最具文化传承奖”、“中国优秀当代节事”等荣誉称号,公祭伏羲大典已成为甘肃独具特色的重要活动和文化名片,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了更大共识和更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