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志鉴编修 > 修志指南 > 正文

《秦州区志(1985—2007)》书评__杨明劳

发布日期: 2021-01-29 17:17
信息来源: 天水市地方志办公室
字号【

一部特色鲜明的厚重区志

——读《天水市秦州区志(1985—2007)》

              

宝鸡市地方志专家委员会成员   杨明劳


  我出生在陕西宝鸡,后来又长期工作在宝鸡,是地道的秦人。秦陇自古一家亲。宝鸡的雍城曾经是“横扫六国”建立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大秦王朝的都城,但秦人的祖先曾经在陇地养马。在2000年之后,随着“宝天经济圈”“宝天一体化”概念的提出与实施,宝鸡、天水的经济互补互促互进和人文交流愈来愈密切。所以,做为一个文化学者,虽然最近几年在美丽的六朝古都南京工作,但我常常会关注宝鸡,关注天水。每每有宝鸡、天水的信息,即就是再忙,我也会关注。可以说,从血脉里,我认同天水就如同认同我的家乡宝鸡一样。所以,拜读到2019年8月出版发行的《天水市秦州区志(1985—2007)》,十分欣喜,虽则是寒冷的冬天,但如同在炎热的夏天啜食冷饮那样痛快淋漓。

  也许是爱之切,所以,读得十分认真。地方志是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通过《天水市秦州区志(1985—2007)》,我在了解了秦州区1985年至2007年间各个方面状况之后,又以一个方志研究者的严谨,对这本志书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与解剖——这种研究与解剖的认真近乎到了苛刻的地步,但尽管这样,我感觉到这部志书是一部厚重的不可多得的好志书,是了解秦州、宣传秦州的佳作。

  总括起来,该部志书有三个鲜明的特点。

  规范性与科学性十分鲜明。我国历来就有修志的传统,对二轮修志,国家又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修志者唯有继承修志的传统,遵循规范性的要求,才能使修出的志书具有科学性的色彩。按此衡量,《天水市秦州区志(1985—2007)》达到了这个要求。该志是新中国建立后秦州区编纂的第二部志书,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续志,承接2000年出版的第一轮《秦城区志》,但它又是独立成书的,所以,就要遵循“横分门类,纵述始末”和“述而不作”的原则,以达到体系的完整与科学。该志在编纂体例上,首先做到了这一点。全书采用中小编体结构,共设26编168章599节,主要由彩图、概述、大事记、正文、附录五大部分组成,152万字。其中正文分为政区、自然环境、国土资源与环境保护、人口、城乡建设、交通邮电供电、工业和信息化、商贸旅游、农业、财税金融、经济管理、中共秦州区委员会、人大、政府、政协、军事、司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教育体育、医疗卫生、文化艺术、伏羲文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人民生活、人物26编,全面、系统、客观的记述了1985年至2007年秦州区行政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这种对体例与规范的严格遵循,在大的方面是如此,在小的方面也是如此,编纂者也进行了精细地打磨。在横排竖写,纵横结合上,在行文和印刷上……每一处都表现了编纂者的匠心。

  时代特征十分鲜明。文章合为时而著,历来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编纂者以时代眼光与历史境界,紧紧把握住了秦州区1985年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特征,真实再现这一历史阶段全区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推进改革、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努力奋斗的历程。在26编中,经济类7编,社会类6编,占了总篇目的一半,而发展经济和人类生产生活所依赖的自然资源类就占了4编。党的十八大后,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强化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不断强化“五位一体”的新发展理念。如果我们将志书的这种结构和内容同时代结合起来看,就不得不佩服编纂者的眼光和境界了。能够说明这种时代特征的,还有志书在这些“编”中所采取的分散记述的方式。志书从不同行业、不同层面对秦州区23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进行深入记述,清晰展现了秦州区政治体制改革、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和减轻农民负担、商业流通市场建立、工业体制改革等领域发生的巨变,展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和城乡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更难能可贵的是志书里既展现了秦州区社会经济建设中取得的重大成就,也客观地反映了遇到的挫折以及由此积累的经验教训。志书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资政。我想,当今和后来的执政者读到这些,一定会有所启迪和借鉴的。

  地域文化特色十分鲜明。修志,文化是十分重要的一块内容。《汉书》就单列了《艺文志》。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对文化愈来愈重视。好多地方,把文化做为振兴和发展经济的一张名片。所以,对秦州区这样一个地域文化明显的区来说,更应该在展示和弘扬这种文化上下功夫。《天水市秦州区志(1985—2007)》的编纂者做到了这一点。志书将伏羲文化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分别单列成编,浓墨重彩介绍伏羲文化和秦州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全面展现了羲皇故里的秦风雅韵,彰显了秦州的地域文化特色魅力,表现了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一是在展示伏羲文化上有特色。秦州是羲皇故里,人文始祖伏羲庙坐落在秦州西关,志书前置伏羲文化彩页一个板块、正文专设一编对伏羲文化进行深入细致的介绍。伏羲文化活动主要有伏羲祭祀活动和伏羲文化保护传承。志书既有对伏羲庙建筑物及其建筑艺术的详细介绍,也有对伏羲祭祀活动发展演变的详细介绍。建筑物的介绍,主要通过文字和图片。对伏羲庙的维修保护、建筑布局以及主殿、附属建筑物结构、作工、雕刻艺术、文化内涵等的介绍,主要通过文字;对伏羲庙建筑物则以图片予以逼真再现,而且在正文中还充分运用插图的形式对建筑物予以形象地展示。对伏羲祭祀活动,包括祭祀活动的沿革、公祭、民祭、伏羲祭典传承、诗文、伏羲文化研究等主要以文字记述,同时通过图片直观地再现了祭祀场景的隆重、肃穆以及对伏羲功绩的礼赞。二是在展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上有特色。秦州区历史文化悠久,是秦人的发祥地,留存文物古迹众多,1994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至2007年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其余各类文物保护单位四十多处。志书深入挖掘秦州厚重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前置彩页设胡氏民居、文物古迹两个板块,正文专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一编对秦州众多古建筑、古遗址、名木古树等一一介绍,西北第一民居南宅子、西北名寺后寨清真寺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天水雕漆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一览无遗,全面系统的反映了秦人发祥地秦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可以说,阅读完了《天水市秦州区志(1985—2007)》,你在为秦州区的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而高兴的同时,你无疑也会记住伏羲文化,记住秦州区就是羲皇故里,记住秦州区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你也会给更多的人宣传这座城市——这座流淌着伏羲血脉,历史文化十分深厚又对历史文化保护得十分好,经济社会发展十分迅猛,民众生活十分幸福的城市。